王致和(生卒年不祥),本名王之和,原籍歙县,迁居黄山仙源。
王致和自幼饱读诗书,1665年中举,后进京考进士不第。返乡无盘缠,便在前门外安徽会馆内,每天用手推小磨做豆腐卖,以维持生计。
一次,未卖完的豆腐较多,又时值夏季,王致和想起家乡有一道“酱豆腐”菜,但不知怎么做。于是,他试着将豆腐切成小块,加上盐和花椒封在坛里,一直没管它,也就忘了。到了秋凉之后,他才想起这些豆腐。当他打开坛盖,一股臭气扑面而来,再仔细看,豆腐已变成绿色了。他好奇地偿了一口,觉得味道却很鲜美,请会馆内其他人吃,交口称赞。从此,王致和的臭豆腐便出名了。
王致和屡试不中后,索性在延寿寺街西路建作坊,立招牌“王致和南酱园”,雇师招徒,以经营臭豆腐为主,兼营酱豆腐、豆腐干及各种酱菜。不久,臭豆腐的销路扩大到东北、西北、华北各地。
清末,臭豆腐传入宫廷。传说慈禧太后秋末冬初也喜欢吃,被定为御膳小菜,按其形状、颜色取名“青方”。臭豆腐被定为御膳小菜后,身价倍增。“王致和”门前的三块立匾加上彩绘龙头,象征“大内上用”之意;“王致和南酱园”的六个字刻为两块匾,分别由状元孙家鼐、鲁琪光题字。从此,“王致和”的生意越做越兴旺。清光绪年间,在宣武门延寿寺街等地相继开设了王致和、王芝和、致中和等酱园。现在,北京王致和腐乳厂是著名的“中华老字号”。